【剛剛好的管教:放心與放手,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】熱呼呼出爐囉!
(不是我的書,是尚瑞君老師的書)
尚瑞君老師是我非常欣賞的新銳親子作家之一,每每她的文章一貼出,我都能從她的字裡行間感受她有一個強韌而從容的豐足內在,以致不論孩子處在哪個階段,她都能在「出手」與「放手」之間游刃有餘、恰如其分,正如這本書名:剛剛好的愛與管教。
而讀畢此書,我找到她之所以自在從容的根源,那就是她非常善於自我省察,遇事能冷靜的思考、細膩地體察,因此能夠精準地深入孩子的內心,看到問題根源,然後仔細斟酌「現階段的任務是甚麼、界線在哪、這麼做對孩子到底好不好、適不適合…」,
據此而能循循善誘,既不惹孩子厭煩,更進一步讓孩子自己生出能力,找到自己的資源,學著解決自己的難題。
我覺得此種時時刻刻都往內心省察的靜定溫柔特質,是瑞君老師最鮮明、也是最值得我學習的部分。
.
瑞君老師提及自己在教養路上有三次大覺醒,每一次覺醒都讓她大大修整了自己的教養方向,其中一次也給我很大的警醒。
有一次幼兒園園長詢問瑞君老師,是否在她的潛意識中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教成一個極完美的孩子?瑞君老師才警覺到自己對孩子過於嚴厲、太過認真,天天戰戰兢兢、竭盡所能的直想把孩子塑造成完美形象。
從此之後,她便常常提醒自己,一定要摘下大人的濾鏡,「要用孩子們的高度看世界;要用孩子們的能力看其表現。」
我想,在這個競爭激烈、過度焦慮的時代,我也常不自覺犯下這個錯誤,這真是非常重要的提醒。
.
瑞君老師給我另一個很重要的提醒,就是關於情緒的教養。面對三個青少年,我常常沒來由地接收他們如火山般無可預期的爆炸火焰,有時候我被炸得精疲力盡,因而陷入自憐自艾的情緒裡不想出來,更遑論回頭去梳理孩子的內心狀態,
甚或,更進一步地去引導孩子去釐清自己的情緒狀態,引導他們學著把自己從混亂中拉回平靜與理性。
瑞君老師這部分不僅自己做得很好,也成功引導了兩個兒子懂得去解析梳理自己。
她提到「情緒紅綠燈」,當憤怒痛苦等很強烈的情緒來襲時,就像是紅燈,就先暫停一下,不論爸媽或孩子都允許自己去感受這強烈的情緒,認知到「情緒只是一時的」,或是轉移注意力,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;
直到情緒比較平穩,就如同黃燈閃爍了,此時就可以想一想下一步該怎麼做;等到想到解決方法了,就如同綠燈閃亮,便可以通行了。
紅燈停、黃燈想、綠燈行,不要總是走老路,一昧的爭吵或躲避,爸媽有責任引導孩子冷靜、沉澱、探索理解自己的內在,唯有親子雙方都擁有敏銳的覺知,才能減少親子衝突。
.
瑞君老師這本書談的面向很廣,從情緒、學習、考試到自我成長、夫妻相處,包羅萬象;目標年齡層也分布很廣,從幼兒到青春期都受用,每一篇都布滿了醍醐灌頂的教養金句。
但讀畢此書,會發現貫穿其間有個重要主軸,就是培養孩子認識自己、熱愛學習、獨立自主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而從瑞君老師兩個孩子身上,讀者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他們從小在這樣的教育主軸薰陶下,都擁有非常健康的身心、熱愛學習、更愛運動、自動自發、自我負責,同時也善於覺察又體貼善良。
.
從本書很多細微末節之處,就可以理解兩個孩子之所以擁有以上底氣之故。比方說,她不希望孩子太計較同學之間的小摩擦,當孩子受到一點委屈,瑞君老師不會隨便到學校幫忙討公道,因為她不想剝奪孩子學習人際相處的能力。
在功課方面,孩子大了,她絕對不會再幫孩子檢查作業,因為這樣會讓孩子過度依賴,更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緊張,但面對考試,她卻不會告訴孩子分數不重要,而是鼓勵孩子要認真面對每一次的考試,就像珍惜每一次的學習機會。
如果應付且粗心隨便,只會讓孩子愈學愈沒信心;鼓勵孩子積極認真以對,則才有機會讓孩子愈來愈進步。但是當孩子遇上挫折,瑞君老師則說:「給孩子梯子爬上來,不要再丟下石子傷害孩子。」
在讀畢此書時,讀者也會發現,瑞君老師在帶著孩子成長的同時,也展現了她個人自我的大躍進。
她說:「我們把孩子從子宮中擠壓而出生,孩子卻把我們擠入自我成熟的陣痛之中。」因為我們要給孩子做示範,所以要不停學習與優化自己,「孩子帶給我們的反饋和省思,其實遠比我們付出的多,當孩子愈長大,父母也愈成熟。」
不論您的孩子多大,我都把這本好書推薦給您,讓您自始至終知道,剛剛好的愛與教養,不但是最好最輕鬆最具長遠效果的教養,最終受到反饋最多的,更是父母本身,與整個成熟穩定和樂的家庭。
#尚瑞君
#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52104880622
【書訊】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95880?sloc=main